第41节(1 / 2)

重生之君臣 桥半里 2596 字 1个月前

临行前,谢九渊组织士兵打扫了新城,为新城百姓举行了祭奠。

然后他上马,带领着与来时几乎是脱胎换骨的京卫,在百姓的簇拥下,出了黔西,一路向北,直奔京城。

所过之处,遍传白发将军威名。

入得京师,京城百姓夹道围观,宫城城门大开,迎接谢九渊凯旋。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他策马进宫,金銮殿外下马,入得殿来,不怒自威,当堂解剑,带着一身风雨,跪倒在天子面前,“臣,谢九渊,此行夺回黔西失地,收复思明府,澜沧国对我大楚称降为属,幸不辱命。天佑大楚,天佑陛下。”

众臣同跪,高声念诵。

启元帝满心骄傲,面上却只是露了浅笑,给了封赏:“谢将军三战三捷,解黔西燃眉之急,收复思明府、令澜沧国称属,更是功在千秋。传旨,封谢将军为金吾将军,金吾卫由宫廷近卫转为京郊护卫,受朕虎符调派,于西山设金吾卫大营,征|兵屯卫,守卢|沟|桥,拱卫京师!”

“传旨,谢九渊即刻归朝,官复吏部左侍郎原职,享金吾将军饷。”

谢九渊一拜及地:“臣,领旨谢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免礼。”

“是。”

谢九渊站起身来,与龙椅上的启元帝隔着数丈遥遥相对,视线略一纠缠便交错分开,就只是这片刻视线交缠,也是缠绵入骨。

谢九渊站入班中,惹得身边的几位大臣被他身上的煞气吓得腿抖。

启元帝望着朝堂,文谨礼在左一,谢九渊在右九,江载道如今仍不显眼,角落中站着无人差觉的锦衣卫。

他欣赏了片刻棋局,看向三宝。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更晚了

*下一章是三年后

第48章 君臣论变法

谢九渊下朝, 回家见了娘亲, 惹得谢氏对着儿子的白发落了几回泪,夜里, 又受传召进了宫。

他身穿金吾卫常服出门时, 谢十一陪着谢氏从后园散步遣怀出来, 见得他匆匆离去的背影,谢氏又红了眼眶, 谢十一宽慰娘亲:“大哥只是白了发, 御医都看过,没事的。”

谢氏摇了摇头, 叹道:“为人父母, 总是望子成龙, 可儿女要是太过能耐了,又要担忧,想要小门小户的安乐。真是贪心不足。”

见娘亲伤怀,谢十一撒娇说那儿子就不考功名了, 在家陪伴娘亲。

谢氏被他逗笑, 手指一点他的额头:“油嘴滑舌。你当娘亲是那种圈着儿女的老糊涂?”

谢十一嘿嘿笑。

“旺财”,谢氏唤了声。

被管家老爹收拾得越发沉稳的旺财, 利索地跑过来应了声“老夫人”。

谢氏吩咐道:“告诉管家,尽快在后院空厢起一间小佛堂, 佛像送去岫云寺开光再接回来。还有, 以后非节庆的时日,我便茹素吃斋。”

“是。”

旺财领命而去。

谢十一疑惑不解, “可是大哥已经从战场回来了?”

谢氏笑而不答。

她的好儿郎非池中物,如今羽翼渐丰,圣眷厚望,自当搏击风雨,上朝堂,下战场,不会再有偏安之日。

为娘的,自是满心骄傲,亦是满心忧愁。

王朝轮转,帝王将相,多少人青史留名,几人能得善终。

谢九渊入得宫来,在御书房外略等了片刻,锦衣卫首领正在禀事。

片刻后,闻得一声木鱼轻响,不见有人出来,三宝公公却道:“好了。谢大人进去吧。”

谢九渊拱手一礼,刚要解剑,被三宝拦住了,说是圣上吩咐过,让谢大人佩剑入内,有用。

于是谢九渊挑了挑眉,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初秋夜里略有凉意,顾缜披了件黑衣,正看着挂在墙上的大楚舆图,谢九渊一礼,顾缜回头看他,将手中的两封密信递给谢九渊,催促道:“你看。”

案上有两封密信,署名“无常”,看来都是谢九渊在黔西这段时间,那位神秘的“无常”先生送来了。

见顾缜面带喜色,眼神发亮,定是有什么喜讯,谢九渊上前取了信,退回原地,凝神一一看来,一封写着【我乃文党中人】,另一封则是长篇大论,抬头写着【变法定国疏】。

“是他?!”谢九渊面露惊异,看清这疏文的名字,脑海中立刻蹦出了一个名字。

顾缜点点头,勾着嘴角,说:“锦衣卫已经查清了,就是他。若不是你我重活一世,如何想得到,他竟会投向朕。”

谢九渊皱了眉,道:“他这种人,怎么能信?他怎么可能反出文相门庭?”

顾缜却说:“他说他已劝说文相,与其恶斗败坏自己名声,不如倾手中的地方势力支持工部,在海运、海商上建造一番伟业,人人称颂。到时候坐拥财势,哪还用在乎朕?观文相近来所为,似乎确实被他说动了。”

顿了顿,顾缜继续道:“他以为自己身份未暴露,与朕约定,在工部第一批船只下水、他随船远航西洋之前,愿以真面目面圣,还愿每年服下情花之毒,减损寿命,换得朕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