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1 / 2)

官家(福宁殿) 初可 2226 字 2个月前

提到赵世晴,赵十一就不得不抬头看赵琮一眼,赵琮的确对他好。按理来说,出嫁的宗室女,本无资格来参加这种家宴似的宴席。

“惠郡王,朕的二哥,你的二伯父,你认得的。”既已说到这个份上,赵琮只能继续说下去。

赵十一却有些诧异,提到赵克律做什么,他见赵琮明显有些不大好意思的模样,便愈发好奇。

“二哥他素来擅长绘画,你跟他学画,如何?”总算是将这话说出口,赵琮松了口气。

赵十一听到这话,不由便想眯眼,幸好他还记得他的傻子身份,他微微低头。

假若赵琮似往常那般,很寻常地与他说这话,他不会产生丝毫的怀疑。偏偏方才赵琮明显说得有些勉强,他不得不细想。赵克律是擅长绘画,可为何非要他去学,怕是为了拉拢赵克律?

想必又是赵宗宁或者魏郡王要赵琮这般做的,赵琮昨日里才见了他的凤凰妹妹。

谁都知道把赵克律拉来总归是没坏处的。

可是关他什么事?

他不愿被利用,赵十一立刻就想摇头,可他一抬头,便看到赵琮难得有些殷殷的眼神。

他到底没忍心摇头。

赵琮也是可怜,什么都不懂。

一对上赵琮那双眼睛,赵十一便有些魔怔,他不由自主地乖乖点头。

赵琮立刻笑开,眼中的负担与担忧似乎也全部卸去,并高兴道:“这些日子你好生准备,待中秋那日他进宫来,朕带你去见他!”

赵十一再点头。

赵琮笑得更为放松,还问他:“午膳与我一同用!想吃些什么?再用羊汤给你下些宽面来吃?”

赵十一还盯着赵琮的脸看,甚至没在意赵琮的话。

赵琮当他默认,便道:“那就这样!”说罢,他叫了小宫女进来交代一番。

赵十一却暗自想,原来偶尔被利用一次,这滋味还不错。

他不过就是愿意去跟赵克律学着画画,赵琮就这么高兴。

这也太好哄了。

他想着,嘴角不由便翘了翘。

当然,等赵十一与赵琮一同用午膳,看到面前那一大碗羊肉面时,赵十一再也笑不出来了。

夜间,再度莫名出精的他,更是连“笑”是什么,都给忘了。

并且,他起誓,他再也不想笑了!

天地良心,他才十一岁啊!怎能如此?

谢文睿与辽使一同去辽国,少来福宁殿,福宁殿顿时安静了不少。

就连京中,因各国使官们的离去,各大酒楼与铺子也宁静了许多,再无那些着外国服饰的人来来去去。

因病了一场,也仿佛消失了的孙太后,此时终于站了起来。

她病好后,立即主持小朝会,生怕朝政落到别人手中。

朝上有几位官员提起由陛下亲政的事,孙太后笑盈盈地说只待陛下身子康健,便将朝政归还,说得十分好听,也与六年前的话一模一样。可五日之后,便有御史参了那几位官员中的其中一员,参的是秘书省的少监,名为范十悟。

秘书省虽设有正监,但管事的却是这位少监。

秘书省专管国家的藏书,此时活字印刷术还未出现,书贵,普通人家少有藏书,大部分珍贵书籍均在宫中。大宋格外看重文官,看重读书人,自然看重藏书。自建国以来,秘书省便是很重要的一个机构。

在此任职者,大多知识渊博,家世即便不清贵,也得清白。

这位范十悟是先帝还在时任命的,孙太后听政后,秘书省管国家藏书,虽重要,却于她的政事无太大影响。她也不能将所有人均换成她的人,便留下了范十悟。

范十悟是正经读书人,自然只认正统。

范十悟出身不贵,却清白,当年殿试时,被先帝点为榜眼,他是个端方了出了名的人。

偏偏御史参了他个品行不端。

参他不奉养家中家中老母亲,更参他养外室。

御史本就是受孙太后授意,孙太后在朝会上大怒,也不调查一番,直接就将范十悟贬到了他的老家,钦州。

朝上众人也都瞧得仔细,知道这个时候唯有替自己做打算才是正理,竟无人替他说话。

范十悟端方且儒雅,面对这种言论,也不为自己辩驳,冷笑一声,礼也不行,直接拂袖而去。

祖宗有言,不得杀言官与读书人,孙太后被他这副无礼气得差点没再犯病。

这下可好,杀又杀不得,孙太后咽不下这口气。本来是将范十悟贬去钦州做知州,她又贬了一次,直接将范十悟贬至钦州下属的安远县当知县。

范十悟领命,收拾收拾就准备举家离京,也不愿久留。

他在家中,正问他的长子是随他同去安远县,还是留在京中读书。

他的长子与他性格颇似,他不解问:“父亲为何不为自己辩驳?那所谓外室,不过是祖母老家的邻居罢了,陪同夫君进京做生意,因帮咱们照顾祖母,您才对他们颇有照拂!他们家的男人去边境卖货去,便是母亲,也曾亲自去看过那位娘子一回,怎的就变成了外室?!”

“有何好辩?!朝中一塌糊涂,我原本不愿睁只眼闭只眼,可你也见着了,孙太后将这大宋江山当作手中玩物一般胡乱摆置!我倒是真想管,稍微提了一句由陛下亲政,你瞧瞧!!她眼中只剩那么点权力!有这个心,也得有这个命才行!这般窝囊的官家与愚钝的太后,我不如回老家当个知县,真心实意为百姓做点儿事,悠闲度过此身!这京中之官,不当也罢!”

“父亲,魏郡王不是已站至陛下身侧,为何还无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