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股明狗缩。那咱们也缩。就缩在大营据营死守,挡住他们的归路。我就不信了,笔架山被我们攻下,明狗的粮草全失。谁耗得过谁啊?”豪格大声嚷嚷道,接着他就问坐在一旁的济尔哈朗道:“郑亲王!你说是不是?”
济尔哈朗为人向来小心,他并不怎么愿意多发表意见。可是在现在这种清军作战的关键时刻,他还是要提醒一下的:“按照抓到的俘虏所说,在松山的明军大军存粮并不多,只有够全军三、四天所用。可是对面的那股明军,从松山到此已经近十天了,他们有缺粮的样子吗?而且这里离宁远城还有二百多里路,而今天这股明军也只向前突进了五里。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应该手中还有余粮吧!”
“而且我还听说,对面的明将就是在河间与睿亲王斗得旗鼓相当的汝宁吴世恭总兵,他绝不会不知兵事,起码不会做出缺粮作战的蠢事。我也曾为此审问过俘虏。他们都说:那吴总兵一到辽东,就向外购粮,并在军中大肆存粮。所以如要长期相持,还需从长计议。”
“那么郑亲王的意思就是说对面的明狗并不缺粮?”豪格又问道。
济尔哈朗点点头,又说道:“我手下的奴才还发现,在这一路上,所有的死马都被割去了马肉,只剩下一个骨架了。”济尔哈朗也是言尽于此,不过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够明白了。
一旁的多铎扳着手指计算着,突然他对济尔哈朗大声叫道:“一天五里,有二百多里路,再加上与咱们打仗的时间,难道这股明狗军中还有三、四个月的存粮?郑亲王不是危言耸听吧!”
多铎的话说的很冲,但他所说的倒也很有道理。依照汝宁军大车的数量计算,肯定没这么多的存粮。所以多铎就对济尔哈朗的判断表示出怀疑态度。
济尔哈朗仿佛对多铎的责问是充耳不闻,他低着头是一言不发。他并不想与多铎斗嘴,因为这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这里离宁远城还有二百多里,但清军不可能在靠近宁远城三、四十里的地方阻截作战,否则的话,如果两军在宁远城下僵持,城中的明军再出城突袭,清军将立刻面临被两面夹攻的局面。所以汝宁军需要的存粮并不是那么多。
而帐内所有的清军将领也都是沙场老将,他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多铎心中也很明白,他就是嘴臭,喜欢捡软的要咋呼几句。
见到帐内的气氛有些僵硬,鳌拜立刻开口岔开话题了:“各位爷!奴才有几句话要说。奴才确实不知对面的明狗有多少存粮,但估摸着,支撑个把月总没有问题的。而现在咱们大清的兵力也很紧。要看住锦州,还要看住松山,更要防备宁远和山海关的明狗出来救援,所以能用在此处的兵力并不多。最多再加上二日后赶到的,武英郡王所率的那六千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