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七章 煽风点火(2 / 2)

宋王 尹三问 1907 字 1个月前

不过在此之前,需要熬过这关键的十天!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汴京春意正浓。

城中许多百姓争相出城踏青春游,即便是不出城,汴河两岸,金水河,铁塔湖边观景赏春之人也是络绎不绝。

春天给人以希望,汴京百姓全都洋溢在春天的喜悦里。看着别人的笑容,吕惠卿却笑不起来。

他现在是参知政事,副宰相,新党的魁首人物。按理说,这样的身份在大宋是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

吕惠卿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取代了王安石,便是指点江山,风光无限。可是很不凑巧,自从他上台之后,大宋侧重点从内政转为对外战争。

西北与吐蕃和西夏鏖战,南方又与交趾打的热火朝天。之前两年又遭受了旱灾和水灾,变法的推行举步维艰。尤其是青苗法,本该在这种时候发挥作用,可是执行过程中,反而给老百姓加重了负担,以至于怨声载道。

王安石好歹是个君子,对属下要求颇为严格。如今他走了,新党官员头顶少了一道束缚,新上任的吕惠卿本就不是善类,上梁不正下梁歪。以至于竟有胡作非为。倒行逆施的行为。

新党受到的诘难越来越多。名声更是不怎能样,甚至连皇帝赵顼都开始有意见了。吕惠卿承受的压力着实不小,大权在握的感觉没有体会到,反而地位岌岌可危。尤其是皇帝的恩宠。若是失宠,后果会很可怕!

这些年他得罪的人可不少,一旦失势,会有多少人想要置他于死地?

吕惠卿殚精竭虑,好不容等到年终岁尾,财政收入这块还看得过眼,皇帝赵顼勉强赞扬的几句。今年年初,百姓生计略有复苏,新法推行还算顺利。赵顼还算满意,吕惠卿脸上才有了一点颜面。

本想趁机出点风头,刷点存在感的,尚未来得及,西北的捷报就到了。

眼下大宋风头最盛的就是战功赫赫的林昭了。如同炙热的太阳,掩盖了他们这些萤烛之光。

吕惠卿心中很不舒坦,要是其他人,心中也只是些许嫉妒而已。可偏生此人是林昭,是害死两个弟弟的大仇人,吕惠卿心中就更不是滋味了。

虽说已经好几年,吕和卿本与吕升卿坟头上的青草已经很深了,但吕惠卿从未放弃过报仇。

原以为当上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就有对付林昭的实力和资本。

无情的现实让他失望了,林昭的前进速度远超于他,如今已经是公爵,这次回来论功行赏,说不定还会加宰相衔,抑或是某某大将军,权势与威望不可限量。

以自己的实力,根本无可奈何,报仇将会成为永远的奢望!

吕惠卿不甘心,怀着沉郁的心情进了政事堂,面见了皇帝的赵顼。

等他再次离开皇宫的时候,吕惠卿的脸上多了几分轻松表情!

报仇并非没有可能!

林昭如今是风光,权势滔天,可有道是盛极必衰,登高跌重。越是身居高位,越是摇摇欲坠。

自己是对付不了林昭,但有一个人可以做到,那就是皇帝!

想要在朝堂上混得好,就要懂得揣摩皇帝的心思,吕惠卿对此已经是驾轻就熟。

皇帝很敏感,对功高震主的大臣多有忌惮,一旦开始猜忌,就会痛下狠手。上次韩琦的遭遇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这一遭林昭进入了赵顼猜忌的范围。

吕惠卿清楚地记得,当时青唐城和兰州城的捷报送来之后,赵顼先是兴奋,最后眼神之中却有一丝忧虑。

他在忧虑什么?

今日在政事堂,吕惠卿发现中牟县令李成华的奏疏被官家留中了,听说还为之动怒,显然格外关心。而其中的内容正是官员林昭旧伤复发,病倒在中牟,地方官殷勤照顾。

奏时的时候,他特意选个机会,不着急痕迹地询问此事。吕惠卿注意到官家眼神之中的惶急与不安!登基之初,富弼就告诫过赵顼,为君王者要喜怒不形于色,不能让人看出自己的喜恶。金玉良言,可惜赵顼不曾记在心里,也有可能是根本做不到。

很明显,赵顼已经对林昭起了猜忌之心!在吕惠卿看来,这是功高震主之后的必然结局,尤其是碰上赵顼这样多疑的皇帝!

对他而言,正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能让赵顼加重对林昭的猜忌与怀疑,会是什么结果呢?如果再能寻找到些许确凿的证据,想必官家会更喜欢的。

明升暗降,终不如永绝后患让人安心!

吕惠卿很乐意煽风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