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郑悠的惊魂(1 / 2)

现在雅格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出格了,随着白灵探索舰队的战败。陈儒并没有对方风帝国屈服。而是在三个月内组建了一只规模三千战列舰的大舰队,庞大的战列舰编队,到达雅格三号区域。在星门隘口和方风帝国的舰队进行了短暂的遭遇战。

这场遭遇战吸引了雅格境内所有势力的目光,陈儒的大舰队在星门隘口遭到了方风八千艘主力舰的迎头痛击,损失了八百艘战列舰后,退回到星门的另一侧利用卫星要塞进行防守。

就当各方以为这是谈判的开始时,陈儒从后方再次调入了三千艘战舰。而这些战舰则是第三代战列舰。长度达到了四千米。同时彻底开放了平民进入试炼星球的权限。现在陈儒对招兵的渴求是来者不拒,就像二十一世纪美军对征兵工作的尽心尽力一样--对肯加入军队移民优先放行。

郑悠将自己个人太空飞船停在了一条航道一点五光秒的位置,郑悠的这艘太空飞船重五百吨。至于动力体系是郑悠的星门,大宗师可以操作星门,但是星门只传递信息不传递能量,单单在真空中展开,是无法喷射高能质量流的获得强大的反推力。所以郑悠想在太空行走还是需要靠着座驾。(注:只有到达半神境界,才能不靠座驾,不靠推进剂在太空中自由漫步,科学名词:“共振感应近场产生系统)

用星门将自己的太空飞行器所有型号隔绝伪装,随后郑悠站立在太空中,看着这一批庞然大物沿着固定轨道,朝着四光分钟外的星门行进。这些庞然大物是碎星军团新入列的战舰,从设计风格上来看,借鉴了方风文明的主力舰。

庞大的战舰上有着一排排光点,就像大楼上的窗户,其实这也就是窗户。战舰上的玻璃观察窗户,这个部位犹如毛孔一样是一个凹陷,需要观察的时候这个凹陷会突出一个平台,突出舰体表面的平台可以隔着厚厚的玻璃观察外太空。

远处看,这些小平台就像一排小光点组成线条从战舰前部侧面,排列到尾部。为什么要提这个小小的细节,就是这一排犹如毛孔伸缩的平台分布和方风文明的主力舰是相同的。

为什么郑悠会在意这些战舰的细节呢?因为郑悠想从战舰的风格推断出,任迪的科技到底继承哪一个文明,想判断任迪的跟脚,结果郑悠仔细调查发现这种战舰有着各种未经过实战的bug。这明显就是出于不断改进中的武器,很多改进是对照方风文明的战舰进行改进的。

说的简洁一点,看一眼就怀孕,打一场仗就山寨。没有枪没有炮,学着别人造。有错误再修改。至于战舰的风格抄袭?我凭本事山寨,为什么要走弯路?

任迪是标准的工程师思维,实用主义思维,能用的工具中,如果目前有成熟的工具,那就按照这个工具外貌把该工具的生产体系搞出来,人家都造出来汽车了有成熟的机械理论你自己花费脑袋闭门造车那是蠢。至于创新,精力用来搞大家都没有东西,任迪在粒子对撞,深空探测。基因调制上,地幔高压环境核聚变发电。方方面面领域彻底甩开方风文明。正准备展开的白矮星探索上是能让方风文明羞愧的。

这怎么说呢?现在国家紧急制造木头战车,放到春秋战国是打不过春秋战国的战车的,因为春秋战国有着严格制造战车的经验,从工艺到选料上都是学问,传承几代技艺的木匠造车造了半辈子的经验。但是不代表现代国家弱,只要给一段时间,能够轻松容易的造出质量良好的战车。

还有二十一世纪,如果从武器上来看,中国的武器科技很弱,但是那绝不是整体科技弱,因为没有经历过冷战,对军事投入长期匮乏。看起来军事非常落后。但是基础工业和科技研发实力绝不落后,只要砸钱,像苏联那样疯狂砸钱,疯狂的实验。军工科技会跃升。当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国家以防御战略为主和国家以进攻战略为主,对军工的投入是两码事。军工这种产品在防御战略下不能创造经济价值,只有在进攻战略下出去抢劫才会发生经济价值。换而言之,你防御战略不可能造一大堆你对你来说用途过剩的东西。而你不造这些东西,在生产力未发生跨代跃升(例如英国工业革命对大清的那种跨代。)你的大部分军工永远只能紧跟一流的脚步。

总而言之,这种奇葩的太空炮舰,任迪没造过。这种战列舰,任迪现在处于学着造的阶段。技术上还有待成熟。郑悠调查了半天得出没有得任迪的科技到底来自哪一个七级文明的结论。如果说是任迪学着造的,这未免太惊人了一点。

等到庞大的舰队逐渐远离,郑悠启动了自己的个人太空飞船,郑悠朝着第三号资源星,

三号资源星是战舰集群起航的地点。而到达这颗行星,郑悠不由得为这颗气态大行星的场景为之震撼,星球上一排排火箭犹如漂浮的灯火一样进入太空轨道。所见到的大行40度弧面上,有数百万枚火箭先后从赤道区域飞向太空。也就是说,整个气态大行星表面上,正在大规模朝着太空中输送物质。

这些火箭现将太空物质送入低轨道,然后再让徘徊在低轨道的巨大运输舰将物质收集。这么多火箭,入轨低空轨道并不杂乱。反而给郑悠一种秩序的感觉。

因为工业成本问题,火箭流线体克服大气阻力到达低轨道要比巨型战舰划算,所以往太空运输快递用大量的火箭最为划算。如果要用大型的战舰从地面直接运输。从太空中进入大气层内降落一次然后在爬升一次,外壳和大气摩擦会造成战舰寿命大幅度下降。

至于太空电梯,那种玩意的材料。太不切实际了。生产力到达现在,廉价的能量足以支撑每日百亿级的太空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