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1 / 2)

大皇子脑子转的极快,迅速说道:“赵大人的意思莫不是,这奏折我等看着清楚明白,但传到老百姓的耳中却艰深晦涩,难以记忆?”

赵九福点了点头,没有追着这件事说,反倒是提起了家中之事:“微臣自幼读书,中了童生之后便开始教导身边的侄子侄女,所以他们大多也略通文墨。偶尔微臣读书,侄子侄女们通常一听就懂,但父母兄嫂却只觉得如同天书一般深奥。”

皇帝也明白赵九福的意思了,果然派了人传召几个小太监过来,等人到了,赵九福过去念了几句太医院奏折上的内容,那几个孩子果然面面相觑。

仅有一人大着胆子猜测了几分,还是据说以前曾经认得几个字的,但就是这般最后他理解的,跟太医院所写的也相差甚远。

这般一来,皇帝的脸色也阴沉下来,皱眉说道:“难道好不容易得到的防治之法,反倒是不能授予百姓?”

赵九福却说道:“陛下,许多地方政令容易不通,也不一定是当地父母官不作为,而是当地百姓愚昧无知,不能懂政令的好处,若是能换成他们熟悉的语言,知道皇榜上每一句话都能就得他们的性命,作为百姓自然也不会置之不顾。”

这话皇帝和大皇子听懂了,但皇帝却叹了口气说道:“就如赵爱卿所言,许多百姓并不认字,想要让他们听懂何其困难。”

赵九福指着奏折上的字说道:“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简单,比如这里疫者,感天地之厉气,在岁运有多少,在方偶有轻重,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老少弱强,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

“这样的话语读书人明白,百姓听了说不定还会以为会不会得疫病全看自己运气,若是直接说,疫病这事主要因为呼吸和接触传染,平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与患病者直接接触,若是一定要接触就带上面巾将口鼻蒙起来,能够一定程度隔绝传染,那么老百姓大致还是能听得懂的,不知道陛下和大皇子意下如何?”

赵九福所提出的,其实就是讲文言文变成大白话,其实即使是在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说那么艰深的词汇,但书面上的白话文一直到民国才开始普及,其中是有许多历史原因在的,赵九福并不打算改变这个,只是想在医道方面改一改。

果然,听了赵九福的话,大皇子眼中先是闪过一丝兴奋,随后看了一眼皇帝就皱眉说道:“这话直白是直白,但难免有些不雅。”

皇帝原本也有些皱眉,但听见大皇子的话反倒是下定了决心,点头说道:“虽说不雅,但疫病防治是给老百姓看的,又不是专程给读书人看的,这法子倒是不错。”

见皇帝赞同,赵九福继续说道:“百姓大多不识字,若是贴出皇榜之后,能有各地禀生等读书人自发自愿的为周围百姓讲解,想必也能让当地父母官松一口气。”

大皇子听了就笑了起来,说道:“各地禀生食君之禄,若能为父皇分忧的话也是他们的荣幸,恐怕争着抢着都想来做这活儿。”

皇帝显然也是这么觉得,比起让禀生们免费给百姓讲解,他其实更加担心白话文的事情,毕竟古往今来也没有这样子的皇榜。

不过想到此事能够救下不少百姓,皇帝还是下定了决心,看着赵九福说道:“既然赵爱卿对白话略有研究,不如此事就由你来拟旨吧。”

赵九福也预料到这差事会落到自己头上,当下行礼说道:“谢陛下厚爱,微臣定当竭尽所能,让疫病防治之法传遍大周。”

皇帝哈哈一笑,又说道:“等此事了解,又得记赵爱卿一功才是。”

大皇子显然也十分喜欢赵九福,在旁边笑着添了一句:“那到时候父皇可得好好奖赏,不能让赵爱卿白白劳累。”

父子俩轻轻松松的一句话,赵九福却忙了个底朝天,他倒是熟悉白话文,但医术不同于其他的东西,相差一丝一毫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赵九福虽然有千金方在手,但他其实并不懂医术,于是这些天一边翻译一边往太医院跑,也幸亏有皇帝的圣旨在,太医院的人就算是看他碍眼也只得配合。

一段时间下来,赵九福果然原原本本的将太医院的奏折彻底翻译出来,这一次他先给青竹读了一遍,确定他都听得懂之后,又找来几个小乞儿听了几遍。

确定绝大部分人都能听懂之后,赵九福才把这个奏折送了上去,皇帝一看果然大喜,当天就派遣人员开始誊写,送到大周各地。

第144章 奖赏

这一场在后来历史上被称作医学大革命的疫病防治宣传才刚刚开始,一开始除了皇帝和大皇子,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法子的好处。

毕竟对在朝为官的那些人看来,百姓若能少生病自然是好,但说到底跟他们的生活并不息息相关,他们也不会去关注这一个开始会带来多少变化。

左右这事儿看着是好事,也不会损害到谁的利益,皇帝自然下了决心要宣传,那么下头的人也乐意听,不像有些行政皇帝有意,下头的官员却一直反对。

比起已经开始忙活起来的疫病防治宣传,京城里头的官员更加关心的反倒是赵九福的升迁,是的,皇帝虽然还未说准话,但谁不知道赵九福在这事儿里头的作用。

为此翰林院里头的冷淮川分外的紧张,赵九福虽然只是修撰,但因为他是从状元郎直接入职的,所以一开始就是正六品的官位。

翰林院虽然轻贵,但事实上里头的职位并不多,尤其是品阶高的官职更加少,不然的话一个大学士的位置也不至于让他百般用心。

如今朱大学士告老还乡的奏折才刚刚批下来,未来翰林院大学士的位置尚且空悬,赵九福如今看着又备受皇帝宠信,谁知道皇帝会不会神来一笔呢?

越想越觉得如此,冷淮川一反前些日子对赵九福的热情,偶尔在翰林院遇到虽然还是微笑,但眼中分明带着几分冷意。

赵九福一开始还不知为何,毕竟之前这位冷大人的表面功夫可做的十分不错,随后一次却见萧甯似笑非笑的说道:“冷淮川最近是有些魔障了,就在眼前的事情也看不清了。”

赵九福这才反应过来,感情冷淮川居然将自己也视作竞争翰林院大学士的对手了,对此他哭笑不得,只能暗道一句冷大人还真的看得起他。

不过因为这个,赵九福在翰林院越发的谨言慎行,冷淮川与杜志书可不同,杜志书自己也是被忽略的那一个,在翰林院之中也没啥交好的人。

可冷淮川却在此地经营多年,正要论起人脉的话萧甯都不是对手,他要是动手下绊子,赵九福很可能会一个跟头载进去。

不只是萧甯和冷淮川盼着翰林院学士的位置早些定下来,赵九福心中也是如此,实在是这位置悬而未决,翰林院之中便有一股子异样的气氛在。

私底下,赵九福不难发现大部分人都想让冷淮川上位,比起苛刻严厉的萧甯,平易近人的冷淮川显然更受欢迎。

若是没有这次的事情,赵九福心中觉得谁上位都无所谓,对他来说并无差别。

但此次之后,他对冷淮川却有了几分芥蒂,毕竟心眼儿小到这种程度的人成了上司,将来怕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麻烦。

冷淮川若是知道自己一时没忍住态度变化,反倒是导致赵九福彻底的偏向于萧甯,也不知道会不会后悔,不过此时此刻他确确实实是把赵九福也当做了竞争对手。

但是显然在皇帝的心中,刚刚进入官场还不到一年的赵九福,即使能力出色也是不足以胜任翰林院大学士的位置。

三日之后,萧甯正式升职为正五品翰林院学士的圣旨就落了下来,至此翰林院学士之位尘埃落定,原本心思浮动的翰林院众人也沉静下来。

萧甯依旧是那副不近人情的样子,看起来与之前并无差别,只是他这般反倒是让手底下的人松了口气,觉得这位箫大人虽然严厉了一些,却不是会迁怒于人的性格。

相比起那些立场不定的人,冷淮川的日子却难过许多,虽说萧甯没有故意为难他,但原先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夕之间成为了上司,就足以对冷淮川造成打击了。

更别提在冷淮川看来,若是他升官的话也不会放过原先与自己针锋相对的人,一时之间竟是如惊弓之鸟,反倒是变得沉寂起来,再也没有了原先那种活跃。

更让冷淮川备受打击的事情还在后头,在翰林院学士之位确定之后,没过多久,皇帝另一道旨意也落到了翰林院。

这一次的圣旨是给赵九福的,入朝为官不到一年的时间,原本不被他看在眼中的新科状元郎竟是一跃而上,成了他的平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修撰赵九福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朕心甚慰。今提升赵九福为侍读学士,望良史之才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