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她就从外婆那里,知道了舅妈周晓淳的娘家其实是在京都的,舅妈是因为工作才来到了安城,后来遇到舅舅,二人结婚成家安家在此。
舅妈家里除了她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哥哥。她的父母都是京大的老教授,哥哥也是老师。
当时古明妍只感叹这还真是真正的书香世家啊。
感叹完她就在心里隐隐有些担心,想着运动开始后舅妈家里会不会被牵连进去,毕竟是大知识分子家庭,且他们又是处在政治的中心。
不过她接着又想到了舅妈的工作,算是她的一大保障,刚想放下点心呢,结果就被自家外婆白敬龄接下来的话给彻底地打击到了。
白敬龄告诉她,她的这两位亲家相当了不起,是早年留过洋的大知识分子,还是京大有名的教授。
古明妍当时听到这些个定语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能够猜想的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了。毕竟知识分子,还是留过洋的大知识分子,想来家世也不会差,在这场运动中,算是被打击的最为沉重的一拨人了。
但是古明妍即使知道后面可能会有的后果,她也什么都没法做。古家可以通过把一些犯忌讳的东西藏起来并且各自尽量保持低调来躲过这场运动,那是因为古家人本身的成分和所处的阶级在这个时代都是没问题的,是硬气的,是经得起查的。
但是像舅妈的父母这样的,即便是早早的知道了消息又能怎样。他们的经历和职业就在那里摆着,谁都知道,谁都改变不了。就算自己真的不怕被人怀疑的告诉了人家问题的严重性,二老又能做什么呢?能为了避祸干脆躲到国外吗?那作为他们儿女的舅妈估计更得被牵连。
所以古明妍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这件事不要发生。
可是今天,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那时不时不安内疚的心好像就这样放下了,就像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就像悬在头顶的剑终于向着人刺了过来。古明妍在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句:终归还是发生了。
古明妍抑制不住内心的愧疚,毕竟这算是真的唯一的一个她看到了问题所在却没有付诸任何行动的情形了。
虽然已经有所预料,但毕竟她内心是不希望坏事真的发生的。这还是自运动开始以来,第一次古明妍身边算不上特别远的跟自家有关系的人出事情,这让她切实的感受到了这些无比可怕的事情并没有她想象中离自己那么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命运不由人的感觉是真的很糟糕了。
要说其实古明妍不用特别的内疚不安,就像她自己说的,她对这样的事情无能为力,尽管提前知道,但就像同样提前知道运动会发生一样,还是无力改变不是吗。
而且真的说起来,她舅妈家的这场悲剧的发生不仅仅是大环境下难以避免的事情,其中的人为因素也算是最重要的主导因素了。
要说起周家二老的遭遇,那的确可算得上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了。
两位老人算得上是这时代的大学问家了。
舅妈周晓淳的父亲周老周季祥,算是学贯古今中西的大家,国学大师,曾在米国留学,在京都大学教授历史学。
而周晓淳的母亲,姓林,名叫林白,曾跟周老在米国一起留学,精通五国语言,是京大外语系的教授。
二老在京都被停职、抄/家、批/斗了一番后,现在即将被下放。
整件事情最令人感到愤怒和伤心的是,两位老人算是被自己的亲人给害了的。
因为现在的局势本就紧张,两位老人地位不凡,再加上都是很有名的爱国人士,早年是拒绝了国外大学的工作邀请回到国内建设祖国的。这样的人品和经历若不是有了切实的‘证据’,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什么事的。
二老其实已经很注意了,毕竟他们周围的同事朋友,出事的不要太多,看得多了早就知道这些人的套路了。他们也不是傻子,任由别人搓磨,对于一些事情早就做了防范和准备的。再说了,都是有儿女的人,即使不是为了自己,也要为子女多多考虑。
委员会的人找借口上门多次,都没有找到他们想要的周家二老所谓与海外势力勾结的罪证。
当然是不可能找到的,因为这根本就不存在。
老两口其实是对政治风向比较敏感的人了。因为京都属于暴风雨的中心,运动和一些消息都比安城这边开始的要早。所以基本上在古明妍在自家忙忙叨叨防患于未然的时候,京都的一些地方就已经出现了些苗头了。
像是京都大学这种思想重镇,初初闹起来的时候,阵势不是古明妍这种只在后世看过些资料的人可以想象的出来的。
老两口在事情发生前就已经把很多东西都处理了。家里的财物什么的倒是其次,主要是各种的书。舍不得的太多,二人就找了个可靠的人帮着给转移了。
委员会的人没有翻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也没有就此放弃。也不知他们是如何勾结的,又许诺了什么,二老的儿媳妇,也就是周晓淳的大嫂孙芳,不知从哪里找出了早年周老与国外友人的一封通信,她将这封信交给了委员会,说是二老通敌的罪证,并且编造了一套证词,‘揭发’了二人的‘罪行’。
由于是家人实名举报,而且那封信的确是周老与友人的通信。自此,二老的罪名坐实。没有审判只有批/斗,没有辩白只有辱骂,没有别的证据只有抄/家。
从受人尊敬的大学老师被打成人人喊打的卖国贼。面对亲人的背叛,同僚的闪躲,邻居的落井下石,二老承受着巨大的煎熬和痛苦,家庭和事业瞬间分崩离析。
造成周家二老悲剧发生的源头,便是二老的儿媳妇孙芳了。
要说孙芳此人家境也不错,家里是小官之家,配上周家这样的书香门第也算是门当户对。她和周晓淳的哥哥周晓军算是自由恋爱,结婚后生活的也挺不错的,两人还生了个儿子,名叫周天宇。
周晓军是京电的编剧系的老师,是那种典型的文艺工作者。他对于世俗生活不太关心,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艺术创作上,经常下工厂和乡村体验生活,采风取材,有时候一两个月都不着家。
因为孙芳也有工作,儿子周天宇就由周老和林老师一手带大。
其实要不是这场运动,这个三口之家顶多就是发生点儿柴米油盐的小矛盾,而不至于发展到后来水火不容的仇人的地步的。
孙芳算是个比较有野心且渴望追求权力和财富的人了。
要说起来这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个人的想法不一样罢了。
只是可惜的是,她是在结婚后才意识到自己这一点的。
结婚前被丈夫周晓军的仪表堂堂和满腹才华所吸引,但这些滤镜在婚后的柴米油盐中很快就被消磨殆尽了。孙芳慢慢看到的是周围的其他嫁入当官家庭的朋友们过的生活,再跟自己的一对比,难免就觉得丈夫没权没势还没钱,与她膨胀的**和野心相比,两人这慢慢的矛盾也就出现了。
按说她的生活也没有很差。在京都那样的大城市里有房子有工作,生了孩子还有公婆这样的大知识分子帮着带,丈夫虽然没有权势,但对她也是着实不错的,没有什么大男子主义的毛病不说,家务这些都会帮忙做。
但是孙芳这样的人吧,是不会看到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有多珍贵的,贪心和不知足是这种人的日常状态。在丈夫这儿得不到想要的,她就把主意打到了公婆身上。
周季祥和林白能够在当时的情况下留洋海外,尽管是公费,但两人的家世自然是不凡的,而且能在那个时候就有这样的见识和理想,可见也不是一般人。这样的人想来应该是家资颇丰的。
孙芳在嫁入周家之前,就从周晓军处了解了一些他家里的情况。知道周家父母并不是仅仅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只是拿着大学老师工资的一般知识分子家庭,两人还是很有些家底儿的。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在哪里放着,但是按照周晓军透露出来的意思,这应该是比不小的财产。
不得不说这也是孙芳愿意嫁给周晓军的一个原因了。但是让她失望的是,她以为公婆会在他们结婚的时候给出点好东西给她的,可是当时周家二老除了给儿子置办正常的聘礼之外,并没有另外给孙芳什么。
孙芳其实那个时候就已经慢慢开始有所不满了,只是新婚到底是甜蜜的,这些也就不算什么了。只是后来夫妻二人矛盾越来越多,孙芳的不满聚集,不由得就又把主意打到了公婆家产的身上。
那段时间她频频出入周家,言语间就是在打听那笔财产的事情。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