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1 / 2)

汉侯 来自远方 3380 字 24天前

赵校尉亲自审讯, 游侠扛不住, 对闯入林苑的意图供认不讳。口供录下后,当日即被押入中尉府,怀揣书信呈至天子案头。

看过信中内容,刘彻眸光微冷。

表面看,刘陵所书平平无奇,除了向淮南王问安,内容颇为琐碎,很难串联到一起。仔细琢磨, 会发现字里行间大有蹊跷,分明是将近日朝廷诸事及宫内动向打碎拼凑,整合在书信之中。

如非早有防备, 料定书信内容不简单,未必能看出其中端倪。再粗心一些, 很容易令其蒙混过关。

由此来看, 刘陵果真狡诈, 淮南王留女在京,从最开始就不怀好意。

将写满字的丝绢丢到一边, 刘彻端起漆盏,饮下半盏温水。

宣室内仅他一人,宦者非召不得入内。

韩嫣、曹时在林苑练兵,公孙贺另有政务, 余下两名侍中被派往王国出任铁官,心情烦闷时, 他连说话的人都没有。

想到整日给他找麻烦的诸侯王,刘彻愈发烦躁,火气蹭蹭向上冒,眼底近乎冒出血丝。

值得庆幸的是,他牢记窦太后之言,任凭怒火上涌,头脑依旧保持清醒。心知时机未到,没有借此事抓捕刘陵,仅命宦者传谕,严密监视淮南王女,密切掌握她在长安内的一举一动。

暂时引而不发,不代表拿这位陵翁主没有办法。

恰恰相反,如果刘彻有意,随时能将刘陵下狱。

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实因目前掌握的证据并不能动摇淮南王根基,更可能被刘陵钻空子,再借此挑拨人心,搅动风雨。

在刘彻看来,与其不痛不痒地斥责几句,罚粮食钱绢,不如暂时隐忍,待掌握关键,再以雷霆之势将其拿下。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对敌人必须下死手,不容留下一口气,以防被其反扑。

景帝和窦太后都曾以此言教导,少年天子始终牢记在心,片刻不敢忘。

“来人!”

打定主意,刘彻召来宦者,命其宣太仆公孙贺入宫,并往林苑召韩嫣来见。

长安城内,刘陵如往日一般,穿梭在贵人宅邸之间,凭借过人的口才,许以重金,试图对各方进行拉拢,暗中壮大淮南王的势力。

可惜,有曲逆侯的前车之鉴,她的游说很不成功。

纵然有人不满天子,也不会立即投靠淮南王,更无意做出实质性地承诺。

凡是登门拜访的人家,俱是面上客客气气,对淮南王女十分尊重。待送走刘陵,立刻叮嘱家人,不许再收淮南王女的重礼,之前收下的,一件不许动用,全部收进库房。

“东西还不回去,唯有另做他用。”

政治之道,向来同光明正大不搭边。

淮南王没有倒台,总要做些面子,既不能当面得罪刘陵,也不能被她得逞,全家绑上淮南王的战车。

为保家族根基,在暗潮汹涌中存身,必须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同刘陵虚与委蛇,拖着她背后的诸侯王;另一方面,将收下的重礼造册,并暗中录下刘陵之言,预备淮南王翻船,立即呈送御前。

少年天子展现出的魄力和手段,足够令人侧目。

几姓外戚突然联合,今后是不是会分-裂乃至对抗,暂时不论,就目前而言,同以窦婴为首的外戚集团叫板,绝不是个好主意。

此外,天子在林苑设立新营,又有向来和诸侯王不对盘的几位边郡太守,权衡利弊,聪明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刘陵在长安数月,能察觉城南各家态度中的变化。一次次铩羽而归,境况一日比一日艰难,反倒更激起她的斗志。

同为高祖血脉,她未必定是输家。

走出平阳侯府,刘陵踩着骑僮的背登上车厢,想到阳信的言辞闪烁,眺望未央宫方向,娇艳的面容浮现冷笑,眼底闪过一抹阴鸷。

长安城内风云变幻,随着以窦氏为首的外戚亲自下场,压下诸侯的反扑,近乎摆到台面上的角力,重新归于台下。

风波貌似平息,收回铸币权也打开缺口,年轻的天子仍不敢放松。

看得到的敌人总有应对之法,看不到的对手才更加危险。

波云诡谲之间,城南的气氛愈显微妙。各家家主绷紧神经,家中子弟均被严格约束,这个关头,谁敢不听话,绝对家法伺候!

荆条和皮鞭的威慑之下,至少有半月时间,结伴游荡闹市的纨绔不见踪影。

缺少鲜衣怒马、动辄开架的少年,中尉府属吏和市吏大感轻松。城北的商贾和百姓反倒有些不适应,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些“惊喜”和“趣味”。

这种古怪的氛围,丝毫没有影响到赵嘉。

临到迁居之日,赵校尉早早起身,由平阳侯府家僮驱赶马车,带着最后几件家什,从正门进入宅邸,在灶房置锅,点火烧汤,象征自今起安居于此。

“禀贵人,牛、羊、彘肉均已齐备,另有雉、鸭各二十。菜蔬十筐。盐、酱、醯等数坛,并有饴糖二十盒,豆油、麻油各三瓮。”

和家僮一样,庖人同为曹时出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