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请君入瓮(2 / 2)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248 字 1个月前

虽然说得有点隐晦,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听出来了。这人的意思是他就一点本事而已,如果要让他去做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比如单枪匹马,百万军中去取奴酋的首级之类,他实在是做不到的。

其他人也听出这个意思了,他们也有这个担心,纷纷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会怎么答复这个事情?要是实在太过危险,那不如找理由不去算了!

崇祯皇帝扫视着这些人,脸上带着微笑,大声说道:“编练新军,朕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此次和满清之决战,朕自然是要用其为主力,如此,才不负朕之所望。不过也是如此,物资军备方面,朕都是要优先供应新军,诸卿可能理解?”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这次御驾亲征,新军是主力,这是皇帝自己训练出来的军队,目的其实就是用来对付满清的。硬仗,大战,都将由新军顶上。

那些武将勋贵听到这话后,顿时一个个都大喜。不要自己去打硬仗就好了,至于物资分配,在皇上面前,他们还不敢伸手。否则这位皇帝可不是泥菩萨,之前晋商、东南商人,还有江南那边连带的地方官员,都被抄了无数家就是榜样。

他们这么想着,欣喜地还没来得及恭维,就听崇祯皇帝又在那说道:“朕考虑卿等有不少久不带兵,或未曾上过战场。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因此,朕准卿等自带家丁出征。”

自从皇帝开始编练新军开始,家丁制就从京营这边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随着边军的军饷补发,各地边军也不允许存在家丁制,不过这个有期限,允许边军有个过度期。

明末的家丁,可以算是军中精锐了。崇祯皇帝允许这些武将勋贵把自己府里养着的家丁带去战场,是让他们能多一份安全保证,能多一份立功劳的依仗。

这些武将勋贵一听皇上主动提出,这么为他们着想,顿时,一个个都非常激动,原本犹豫着要不要蹭功劳的那些人,也纷纷跟着出列,都向崇祯皇帝慷慨激昂地陈述起来。

“陛下,末将恨不得吃满清的肉,喝满清的血,此次出战,必定奋勇杀敌!”

“末将早就想去收复辽东,只是苦于年龄有点大了,如今身体调养得当,老当益壮,定能阵斩满清大将!”

“陛下,末将一定尽力,杀光满清,为我大明百姓报仇!”

“……”

听到底下乱哄哄地表态,崇祯皇帝按着性子等了一会,等他们说得差不多后,示意了边上一下。顿时,“啪啪啪”地静鞭响起,现场立刻又安静了下来。

崇祯皇帝这时收了笑容,脸色变得严肃了一点,带着点威严说道:“只是朝廷还不富裕,朕原本的打算,是只领新军出征。如今卿等非要精忠报国,朕也准了。但如此一来,粮草物资就会紧张。为不耽搁此次大战,不影响朕御驾亲征。诸卿随驾出征的物资费用,须得自行承担。当然,如有战功,朕亦可酌情从重赏之。如果诸卿对此没有疑义的话,就到兵部报备出征事宜。”

听到这话,脸上都带着兴奋之色的武将勋贵们,都不由得楞了下。这随驾出征辽东的物资粮草,竟然还要自己筹备,这可是要不少钱的啊!

不过皇上也说得明白了,朝廷物资不足,皇上一开始也确实没有想让他们随驾出征的。之前的时候,皇上都已经拒绝了好多人的请战。很显然,确实是没有足够的粮草物资,要不然,军队多多益善,打下辽东的把握就会更大,皇帝自己也会更加安全。

虽然能想明白了,可一想起自己要负担一大笔物资粮草,顿时,他们心中就纠结了。不过想着好不容易让皇上答应了,而且辽东满清一灭,再要有这么大的军功,又还能去哪里找?再想想皇上说要是立功的话,奖赏也会加重,如此一来,他们这些人的心中顿时就又活跃了起来。

崇祯皇帝此时面无表情,冷冷地看着这些武将勋贵在那计较得失,心中充满了鄙视之意。不过他也不急,就在那等着。挖好了坑,就不怕你们不跳!

果然,那些武将勋贵在心中纠结了一阵后,大部分人,还是同意了皇上的说法,就当是先出血,回头再捞回来便是。

见此情况,崇祯皇帝哈哈大笑,似乎很开心还是有这么多武将勋贵能为国效力,精忠报国。就听他当众宣布道:“如此,朕御驾亲征,决定兵分三路。”

一听这话,不少人心中顿时一惊,怎么又分兵了?以前万历年间,不就是分兵五路,被建虏各个击破从而导致了建虏在辽东的势不可挡!

然而,还没有人反对分兵,就听到崇祯皇帝已经继续在说道:“朕所领主力,由南往北,攻城拔寨,把满清的城池一个个都打下来,消灭满清,收复辽东。不过为了防止满清逃窜,朕决定下旨给归化总督,令其领军从草原出征,务必保证满清残余不会逃窜去草原。如有此等情况发生,务必追击消灭之。”

“其二,满清残余还可能逃去朝鲜,因此得另外派驻一军,驻防鸭绿江边。如果满清残余想逃入朝鲜的,务必挡住,令其不得过了鸭绿江。”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看向那些武将勋贵,严肃地问道:“朕的意思,就是让卿等背靠鸭绿江,防备满清残余逃入朝鲜,只要不让满清残余逃入朝鲜,便是大功一件,如此,可否?”

听到这里,满朝文武才明白皇帝所谓的分兵三路,其实从根本来说,还是皇帝所领的主力为一路,其余两路,只是配合而已,和当年的分兵五路,多少还是有区别的。

他们这些人,并不知道满清那边的实际情况,而崇祯皇帝心中的打算,也基本未对别人说过,因此,他们衡量了一番之后,纷纷大喜,全都大声表态以圣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