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进士(1 / 2)

锦绣绒华 贰柒柒柒 1160 字 29天前

殿试等待结果的时间并不久,三日后,读卷官便将讨论商议后的前十名的名录和考卷呈献给了元盛帝,按例由元盛帝确定名次,并召见这十人。

元盛帝的目光在名录上扫过,修长的眉毛慢慢的蹙起:“十位中,无一人是金人?”

王捷躬身回道:“回皇上,此次殿试中金人贡士仅有5名,其文章微臣等都细看了,尚不能列入前茅。”

大金国以马上得天下,提倡骑射武功是金人之本,应弓马娴熟,以武建功,不提倡金人走科举之路。加上大金国皇帝有意笼络汉人士子,提出“金人不占鼎甲”的说法。所谓鼎甲指“殿试的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即唯有汉人才可以点鼎甲,故少有金人走科举之路,按理说,十人中无金人,实乃常事,不知元盛帝为何如此提问。王捷心中诧异。

“有位叫琨宁的金人,朕在殿试时,见他行文流利、引经据典、文思敏捷、楷法中程,不知众爱卿将其文章列在几等?”元盛帝不紧不慢问道。

“皇上稍候,容微臣查询。”王捷心中一凛,后退至后方副总裁钱霖身旁,其手中正持有所有贡士的排名。二人寻觅了一番,立即将结果奏上。

“回皇上,琨宁之文经读卷官评议,列于三甲第二十八名。”王捷回禀道。

“哦,为何取其中下?”元盛帝依旧慢声问道。

“启禀皇上,微臣等认为琨宁之卷书法流畅、文彩斐然,然囿于阅历,论据虚空有余,用笔略显稚嫩,故列于三甲。然此子年方十八,有此才学,已属不易。”王捷组织了下语言,据实以告。

“嗯,金人中难得有如此子般博学汉文者,况且其未及弱冠,后势不可小觑,若假以时日潜心栽培,必有大造化,”元盛帝略一停顿,“如列为三甲,未免可惜了些,不如列在二甲末,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元盛帝此言一出,王捷与钱霖等目光在空中交接了一番。二甲是进士出身,三甲是同进士出身。二者在用人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朝考取翰林上,三甲之人按往例难入翰林,看来皇上是有意栽培这个叫琨宁的金人,欲擢其为翰林。好在此子在三甲中排名靠前,稍往上提,不算太勉强。说来皇上毕竟是殿试的主考官,这权柄终究在他的手上。

王捷思量片刻回禀道:“微臣等谨遵圣意,只是依照皇上原旨,二甲取中131名,三甲取中136名,如此,不如改为二甲132名,三甲135名,可否?”元盛帝提拔个别人自然可以,但王捷亦不愿意有人因此落入三甲,终觉有失公允。

元盛帝明白王捷之意,向钱霖伸出手,“将名录呈给朕。”

“是。”钱霖即刻呈贡而上。

因前十名(一甲三名、二甲前七名)须待皇上钦定,名录上从二甲第八名开始排列。元盛帝将目光锁定在二甲名录上,渐渐发现了几个印象中的名字,不由点了点头。王捷作为正总裁,行事端正,不偏不倚,不枉他对其信赖有加。

“王爱卿爱才惜才之心可鉴,”元盛帝肯定道,“就依王爱卿之意调定。”

“谢皇上体恤人才!”王捷闻言欣喜,再次将前十名文章呈上,“恭请皇上钦定一甲三名。”

元盛帝“嗯”的一声,接过文章,仔细的看起来。

半个时辰后,名次已定。在偏殿等候已久的前十名进士终进得殿来,接受皇上的召见,这便是所谓的“小传胪”。若形容端正、大方得体、未出纰漏,这十人中的前三名,便是铁板钉钉的“鼎甲”,其余七人亦将得到朝廷重视,前途一片光明。